0638太阳集团官网2022级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于2025年4月20日至24日在肖超、苏静老师的带领下赴成都开展专业见习。
探寻出版,汲取经验
四川人民出版社
4月21日上午,师生来到四川人民出版社,在副总编辑江澄老师、社长助理邹近老师和综合办公室主任周阳梅老师的带领下,从“走向未来”丛书开始,逐步地了解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发展历程,以及近些年该社在主题出版和融合出版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随后,师生在编辑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各个出版中心。不同出版中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共同建设独具特色的人民出版社。
在座谈环节中,三位编辑老师从个人经历入手,向师生一行分享了生动的编辑故事。文学与艺术出版中心主任王其进老师讲述了《植物先生》从创意萌芽到实体出版的全过程。在编辑过程中,他综合考量稿件内容、市场需求与团队营销等多方面因素,不断打磨完善书籍。该书以24种植物对应二十四节气,为了更真实、贴切地展现植物与节气的联系,最终采用印制二十四种花草纸的独特形式,将节气与植物的独特魅力生动呈现。
社科与人文出版中心主任李淑云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她负责编辑的《世说新语》的策划经历。她从潜在作者的挖掘维护到内容文稿的策划编排都做了精心设计,期间内容经历了几番调整,最终决定将《世说新语》按照人物进行编排,结合深入浅出的分析,让读者更易读,使《世说新语》这一经典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文旅出版中心郭健老师为师生带来了一系列以熊猫为主题的创作产品,这些产品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专门介绍熊猫的书籍以及相关的衍生周边产品。交流中,郭老师从《熊猫花花》的出版故事说起,分享熊猫系列图书的出版经验和与之相关的文旅产品开发模式,阐明不仅要快速响应市场和读者的需求,真正做到回应所需,还要打造具备辨识度的产品,真正建立起出版品牌。
通过此次参观,师生对出版社的组织结构有了清晰认知,对书籍制作和编辑工作的理解也更为透彻,大家受益匪浅。
研析出版,聚识储能
四川教育出版社
4月21日下午,师生来到了四川教育出版社,一进门就受到了王社长的热情接待。当看到入口处投屏页上的欢迎词,更感到万般亲切。
在出版社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逐步了解四川教育出版社过往的主要产品和出版成果,并逐一参观了文教分社、基教分社、学术分社和北京分社。同学们了解到不同分社所负责的板块内容,以及教育出版产品在内容上的严格把关:不仅有三级论证制,还需要对教育政策有深入了解,并积极响应。
最后,该社章涛总编和王社长在会议室中,向同学们分享了当下编辑行业的动态,以及出版社层面对于编辑招聘的经验分享,并结合学生的具体问题给出了十分有效的建议。
通过此次四川教育出版社的见习,同学们表示会在往后的学习中积极夯实理论基础,更加注重实践,将所学积极投入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和进步。
墨韵三联,邂逅经典
三联韬奋书店
4月22日,师生来到四川三联韬奋书店。作为老牌人文书店的代表,该书店选书以社科、文学、学术著作为主,兼顾经典与前沿,体现了严谨的出版态度。书店采用“书+活动”的运营模式,设有知识分享的公共空间,木质书架与暖黄灯光的搭配,也营造出安静而温暖的阅读氛围。
此次参观让同学们了解到,专业书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品质与文化深耕,三联通过精选书目和知识服务,在碎片化阅读时代坚守着深度阅读的价值。
对话奇想,刊载科幻
科幻杂志社
4月22日,师生来到了科幻杂志社。作为该社的主打产品,《科幻世界》杂志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普类),并获得诸多奖项。在三位编辑老师的带领下,师生参观了科幻杂志社的编辑室,了解到在科幻杂志社中,不仅仅有编辑、美工,还有专门的版权管理人员和影视运营开发人员等。在互动分享中,编辑老师们对当下科幻杂志的行业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对同学们的问题也都进行了十分详尽的回答,充分满足了同学们对科幻杂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此次的科幻杂志社的见习中,学生们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开阔。无论是对科幻杂志的发展,还是当下出版的影视化路径,大家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在往后的学习中积极探索自我的边界,广泛涉猎知识,将所学更加灵活地运用于实践。
文博探索,书海寻思
成都博物馆
4月23日一早,师生来到成都博物馆。一番参观后,同学们被其丰富馆藏与精妙策展深深吸引。馆内展品从远古文物到近现代珍品,种类繁多。在陈列设计上,文字介绍简洁准确、排版清晰,展览主题明确,文物类型丰富。馆方通过出彩的展览设计将文物的魅力很好地呈现出来。在馆内专设的文创区,以馆藏文物为灵感开发的周边产品,印证了文化IP的转化路径与出版衍生品开发的共通逻辑。
与此同时,同学们聚焦馆内与出版相关的三大文物展陈——益州麻纸、雕版印刷品及宋刻本,探寻古代出版技术与文化的交融。
此次见习让师生深刻体会到,成都不仅是巴蜀文化的发源地,更是中国古代出版技术的重要策源地。从麻纸到雕版,从坊刻到官印,这些文物串联起一条跨越千年的出版史脉络,为当代出版人提供了历史镜鉴与文化自信。
四川省图书馆
同日中午,师生来到四川省图书馆。这座百年文脉之地以系统化的馆藏体系展现文献管理的学术深度,古籍修复展示区直观呈现内容生产的底层技术逻辑,地方文献专题库凸显地域文化资源的整合与研究价值。
馆内在文物呈现的同时,引进XR技术带领读者沉浸式体验文化,运用AI数字人技术让古人“活”起来。除此之外,馆内还有定期举办的各类讲座和分享会,搭建起对话桥梁,体现出公共阅读空间对内容传播的赋能作用。
同学们参与了由川图古籍部举办的“古籍修复技艺展示”活动,由古籍修复师王雪儿为我们讲解与展示。她不仅向我们介绍了各类古籍修复用纸,还结合业界情况向我们介绍了当下古籍活化的具体实现路径和川图在古籍数字化方面所作出的重要成果。
川图的文献体系与数字化实践对学生有重要启发作用:重视内容的保存、转化与学术服务价值,同时实体空间与数字平台的结合是未来知识传播的重要方向。在资源整合与用户服务层面的思考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成都方所书店
4月23日下午,同学们来到四川方所书店。经过几个小时的参观,同学们被方所书店的独特经营方式和优质的书籍选品深深吸引
方所书店不仅仅是一家书店,更是一个融合了书籍、艺术、咖啡、周边等多种元素的文化空间。其选书品味独特,注重人文社科和艺术设计类书籍,体现了对读者文化需求的精准把握。空间设计上,方所巧妙利用光线和空间,营造出一种沉浸式的阅读氛围,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此次参观让同学们认识到,实体书店在数字化时代并非日薄西山,关键在于创新经营模式,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满足读者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古蜀文化,遗址探秘
金沙遗址博物馆
4月24日上午,同学们来到四川省金沙遗址博物馆。这里以丰富的文物藏品勾勒古蜀文明轮廓,文物介绍文字精准凝练,从历史背景到工艺特色,清晰呈现内容要点。金沙遗址作为重要遗迹,有大型建筑基址、祭祀区、一般居住址、大型墓地等,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器、漆器等珍贵文物,还有数以万计的陶片、数以吨计的象牙以及数以千计的野猪獠牙和鹿角,堪称世界范围内出土金器和玉器最为丰富、象牙最为密集的遗址。
此次参观,不仅让编辑出版专业的同学们领略了古蜀文明的魅力,更让他们从文物呈现、信息传播的角度,思考如何更好地将历史文化遗产传递给大众,为未来的编辑出版学习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为期一周的见习之旅圆满落幕,同学们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科幻杂志社、三联韬奋书店、成都博物馆、四川省图书馆、方所书店等场所,实地参观调研,深入了解出版流程与文化运营体系,以书籍为纽带,串联起从传统出版到数字融合、从学术深耕到大众传播的完整生态链。
在此次专业见习中,师生们不仅触摸到内容生产的匠心与创新,更见证了文化IP的多元转化路径。相信这段宝贵的经历将激励大家在出版道路上不断探索,在实践中提升自我,为文化传承贡献力量。